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坚守24年终插柳成荫——合肥工大学子赴黄河三角洲薛梅小站专访

社会实践 时间:2019-08-03 21:52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2019年7月22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赴黄河三角洲东营胜利油田宣讲团一行成员来到了薛梅夫妇坚守24年的小站,展开了为期半天的专访。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2019年7月22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赴黄河三角洲东营胜利油田宣讲团一行成员来到了薛梅夫妇坚守24年的小站,展开了为期半天的专访。

24年插柳成荫——薛梅小站专访

薛梅小站位于油田深处,在烈日炎炎下,团队成员与薛梅一道巡井,共进午餐,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

24年插柳成荫——薛梅小站专访

工作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在访谈中薛梅提到,对于在油田的工作,最初时妈妈是反对的,因为当时四下荒凉,条件艰苦,薛妈妈心疼自己的孩子在那里会受苦。可作为石油工人的爸爸却觉得,“只要是单位上需要,只要是咱们工作需要,那么什么都不用说,去干就行了”。于是在老一辈干劲儿十足的石油情怀感染中,薛梅和丈夫踏上了这片芦苇荡,没想到一下就是24年。

从95年到19年,在这坚守24年的岗位上,难忘的事,坐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最忆要属初至油田时,年轻,工作经验少,脱离了师傅和班长,要自己独立顶岗,所有工作都交给自己来管,所以压力就特别大。那时候薛梅在晚上根本睡不着觉,即便四小时巡一次井,回来之后,也常会从梦中惊醒。“那时候这个房子没封顶,晚上能听见离得近的几口井转的声音,我就坐起来,去听听那几个井转没转。”薛梅如是说。压力的巨大,让薛梅总觉得工作还不行。“那时候别的各种困难咱都可以克服,但是工作上就生怕出问题。”她感叹道。

别人下雨天往家跑,我们往外跑

24年,岗位上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尤其是夏天对流强烈的雷雨天气下,极其容易出现线路故障。“人家是下雨天往家跑,我们是往外跑。”薛梅打趣道。她家的电和井是连着的,要是她家灯灭了,她的井就一定有事,因此就得挨个井去看一遍,是哪出了问题,若是真有故障,就要汇报,汇报完依然得坐在家中等着灯亮。若是刚回家又断电,还得再检查。一晚上不睡觉,很正常;一晚上七八趟,很正常。

那口爱情井,是个调皮的孩子

有一口井,叫营12-73,自从薛梅夫妇上班以来,再未转手过他人,因而也得名——爱情井。说起爱情井,薛梅眼中满是闪光。作为众多长寿井中的一员,爱情井保持着将近六年未上作业的记录,平时的生产也较稳定。“他属于那种比较调皮的孩子,虽然小毛病不断,总体成绩却最好。”每每谈起这口井,就像谈及自家的孩子,甚至有时连自家孩子也不能比油田获得更多的关注。

24年插柳成荫——薛梅小站专访

生是油田的人,死是油田的鬼

胜利精神随胜利油田而兴起、传播。但在薛梅个人眼中,胜利精神是从老一辈人的骨子里传承下来的。作为一名油二代,薛梅从未想过在石油以外的行业工作。不像当今年轻人对未来的多样化选择,在薛梅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油二代,都觉得自己“生是油田的人,死是油田的鬼”。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也是激励着她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薛梅看来,能把自己的工作踏实做好,就行了。20多年,薛梅对于岗位的坚守,对得起“夫妻岗”的称号,也将胜利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胜利油田人,是最能代表自己的身份

当与别人谈起自己的家乡时,薛梅从不说她是东营人,因为那无法代表自己,只有胜利油田,才能让她感到由衷的自豪。正如薛梅常向儿子讲的,每四辆车中就有一辆加着胜利油田的油。薛梅一行人,是油田的子女,是这个因油而生、全国最年轻的城市的孩子,他们的石油,渗透进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也许只是最基层最普通的石油工人,却一点一点组成了很大的胜利油田。

24年插柳成荫——薛梅小站专访

如今,薛梅一家依然无法使用自来水,靠着每三天从很远的地方骑车拉桶装水回家;从前担心女儿的妈妈也搬来和薛梅一起住在小站中;初到时随手插上的柳条俨然撑起绿荫。薛梅夫妇是石油工人的坚守,也是胜利精神的闪光。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