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大学子赴池州文化之旅:九华文化复登临

社会实践 时间:2019-07-22 10:13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九华留胜迹,我辈复登临。”7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池州九华“国风·印象”文化支教团队慕名来到九华山文化馆参观。推开古色古韵的大门,唤醒的是文化的记忆……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文/程石 图/王钰婷 姚亭玉)“九华留胜迹,我辈复登临。”7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池州九华“国风·印象”文化支教团队慕名来到九华山文化馆参观。推开古色古韵的大门,唤醒的是文化的记忆,馆内藏着历经悠悠岁月洗礼后闪闪发光的文化宝藏——九华庙会、九华山佛教音乐、九华民歌……

九华山画院,收录着九华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因李白诗句而得名,自古就有“东南第一山”的美誉。作为儒、佛、道三家文化交融之地,九华山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文人们的打磨下,大浪淘沙般的留下金灿灿的文化硕果……

在这里,九华文化被说尽,却也永远不会被说尽。完整详细的九华非遗文化的介绍,丰富的照片,玻璃展台里珍贵的文物,他们被存放着,敞开怀抱等待着每一位来客,诉说着这片沃土上的文化故事以及他背后传承的人文精神。“当你走进,请你细听”,文化透过厚重的历史,迈着掷地有声的步伐,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这个是什么?”“你见过这个吗?”望着玻璃展柜里摆放着的“梆”、“镲”等器具,队员们好奇地询问,有些队员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大家对于这些从未见过的、课本之外的东西充满了兴趣。看完相关简介,队员们不由得发出感叹,九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挂在墙上的介绍牌上的字里行间散发出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华庙会中用到的器具“梆”。

数不尽的珍宝,诉不尽的情怀。团队有幸请到文化馆馆长何后得先生,对于队员们的到来,何馆长表示欢迎,在得知团队此行的目的之后,他更是表示支持。对于九华非遗文化,馆长如数家珍,通过他的介绍,队员们对九华非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非常接地气地表示:“文化馆的职能简单来说就是带动当地老百姓开展一些形式内容比较丰富的活动,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等。”

“非遗文化就像是等待救治的病人。”在座谈会的最后,何馆长也说出了九华山的非遗文化面临的问题。总结有三点,一是当地原居民人口较少,仅有一万六千人,很难开展大型活动文化推广活动。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务农活动减少,人们集体劳动所产生的结晶也失去了根植的土壤。三是非遗文化传承人的缺失,如九华民歌,对于传承人的要求是极高的,不仅要嗓音高亢,还要求演唱人员唱风自然纯朴。当然,馆长也提到了几点有效措施:培养文化传承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与社会各阶层合作等等。总之,在引进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推动九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当地百姓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很多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已经逐步削弱。一些民风民俗正在消失 ,民间技艺缺乏传人,民间信仰发生嬗变。只有采取必要措施加以保护,赋予九华文化以新的内容,并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形式,展现九华地域特色以及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才能将这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在临别时,何馆长还特意赠送了一幅书法作品并与队员们合影留念,表示对团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肯定以及鼓励。“文以载道,学以化人。”正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院训,让队员们颇受鼓舞。

中书协会员、文化馆馆长何后得先生亲笔书法,赠予团队。

神秘而独具魅力的九华文化在悠长的岁月里被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吸引着队员们不断探索,文化探寻之旅道阻且长,但对九华文化由衷的热爱将是他们前进的力量。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