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生向“无语良师”学医德大爱

高等教育 时间:2019-04-05 11:47 点击: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导读]“无法言传,您就身教,您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无语良师!”,春分时节,安徽医科大学“东南风”爱心社的20名同学,饱含深情的朗诵《最后的光辉》表达对遗体捐献先行者们的哀思。

“无法言传,您就身教,您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无语良师!”,春分时节,安徽医科大学“东南风”爱心社的20名同学,饱含深情的朗诵《最后的光辉》表达对遗体捐献先行者们的哀思。

为他们的故事再次感动 

从2012年起,每年春分、冬至期间,位于合肥市大蜀山文化陵园的安徽省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林前总会有一群医科大学的学生在这里缅怀吊唁。他们致敬的“大体老师”,亦被尊称为“无语良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同学们集体默哀鞠躬、敬献鲜花、表达哀思,缅怀他们为人类医学进步和生命健康事业做出的贡献和无私的大爱情怀。

2012年3月31日“东南风”医学生爱心社祭扫遗体捐献志愿者.JPG

“遗体、器官捐献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形成生命情感体验,进而内化成自觉行为。”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副书记高晓妹说,“这一点与人文精神培育的隐形熏陶不谋而合。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和医德教育的目标是让医学生在内心深处积淀出关于生命、健康以及死亡、疾病的正确观念,真正理解医学的含义。”坚持8年的缅怀活动,已经成为安徽医科大学开展医学人文和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DSC_0082.JPG

“遗体捐献者在生命的最后,仍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延续生命的价值。”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陈一铭同学说,“他们用自己的躯体告诉我们真实的人体结构,无私地传承着医学知识,但我们没有机会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对他们说声‘谢谢’”。

无言礼赞 致敬大体老师

在安徽医科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东楼”里,来自临床专业的学生们正在这里上《局部解剖学》。与其他课程不一样,每学年第一节解剖课开始前,任课教师都会带领所有的学生身着整齐的白大褂,向遗体默哀三分钟,并三鞠躬。

QQ图片20190402151404.jpg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媛媛老师告诉笔者:“在学习人体解剖之前,老师们都会为同学们讲解遗体捐献方面的知识,告诉学生,每一具标本都来之不易,让每个同学养成尊重这些大体老师的习惯。”“这是安医大的传统,早在1994 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这种表达尊敬的方式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解剖课上,不允许嬉戏打闹,那是对遗体捐献者的不尊重。”张媛媛老师说。在上解剖课前,老师会提前给同学们上一堂“医学伦理课”。“我们的解剖课很严肃,老师嘱咐我们一定要尊重所有的人体标本,不能拍照,不能嬉笑打闹,对遗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认真对待。”一位临床医学专业同学说。在这种庄严的氛围中,安医大的这群医学生们逐渐培养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遗体捐献 延续生命传承 

在看到镌刻着遗体、器官捐献者姓名的石碑上,第一个名字就是原安徽医学院首任院长、眼科教授、专家——张锡祺时,现场的同学们肃然起敬。

DSC_0608.JPG

安徽省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可追溯到1960年。1960年,按照张锡祺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解剖后火葬,部分器官被捐献用于病理研究、陈列,这标志着安徽省遗体、器官捐献工作正式开始。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目前设立有三处遗体器官接受站,分别在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是规模最大的一个。

从1972年接受第一例遗体捐献,到目前为止,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已办理登记捐献志愿者3792人,成功接受遗体491例,接待来访者近万人。近3年,平均每年登记捐献志愿者近200人,实现捐献60人。

“纪念碑上的名字随着年份的增加而慢慢变多,越来越多的捐献者们的生命价值得以传承,他们的家属在哀思之余,更多的是对我们的信任,对医学事业衷心的支持。”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吴晗同学说。

2017年暑期,安徽医科大学遗体(器官)捐献大学生宣讲团,赴山东烟台与全国大学生器官捐献服务同行分享交流了活动开展经验。2018年暑期,宣讲团志愿者再赴安徽蚌埠、寿县、凤阳等地宣传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同学们在前期精心筹备的基础上,分别走进中学、社区、敬老院,开展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宣讲和问卷调查。

播放视频宣传遗体器官捐献知识.jpg

在当地高中,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多媒体,让中学生了解到我国目前遗体、器官捐献现状,让同学们感受到遗体、器官捐献的作用和意义。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志愿者们通过便民健康咨询活动,拉进了和社区居民的距离,向居民宣传遗体、器官捐献的知识和政策。在乡村敬老院,志愿者们给老人唱起了红歌。令人动容的是,一位81岁的老人当场决定签署那份沉甸甸的“中国人体器官捐赠志愿登记表”。老人说:“我这一辈子党和国家给了我很多帮助,希望能在最后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回馈国家和社会”。

走访已签订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的“志友”.jpg

宣讲团获得团中央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表彰。安徽医科大学“东南风”爱心社的13名师生也成为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的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

同学们铭记 “无语良师”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整个社会的崇高精神,尊重遗体捐献者和家属的意愿,维护医学科学的纯洁与神圣,学会感恩、尊重和“爱”,在“良医”的成长道路上践行“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把认真学习作为对“无语良师”的最好报答。(特约通讯员:程焱)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