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十年耕耘安徽医科大学重大科技工程结硕果

高等教育 时间:2019-02-13 11:15 点击: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
[导读]经过四年一个周期的培育建设,安徽医科大学重大科技引领工程“四个培育”计划和创新能力提升“135”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交上了一…

经过四年一个周期的培育建设,安徽医科大学重大科技引领工程“四个培育”计划和创新能力提升“135”工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交上了一份满意的建设答卷,成为推动学校科技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

回望十年发展,2008年,迎着学校事业强劲发展的东风,学校坚持“抓重大、占前沿、补短板、强支撑”,部署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在省属高校中率先酝酿启动重大科技引领工程——“四个培育”计划项目,此举也先行于全国其他同类医药院校,重点加强安徽医科大学科技事业发展中核心要素的培育,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进行引导性培育孵化,首轮“四个培育”计划验收完成,产出丰硕。

2014年,学校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标国家科技计划新变化,调整增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培育,提高各类培育计划标准,适时滚动第二批“四个培育”计划;同时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2011”计划,学校又在省内高校中率选启动安徽医科大学创新能力提升“135”工程,实施对“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梯队培育。经过聚焦引导、重点培育、动态跟踪、强化考核,以高层次平台、高水平团队、创新型人才和创新载体为代表的二大工程,四类五大项培育项目已经在学校科技的各个领域开花结果,不仅为学校科技的争先进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学校今后的科技发展培育出了人才、团队和平台的沃土。

创新平台培育为学校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两轮3项国家重点实验室、10项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本覆盖安徽医科大学重点优势学科方向和重大成果产出领域,进入培育的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淘汰评估;10个省级培育实验室中有4个进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1个进入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序列;其中的3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安徽医科大学重大自身免疫性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组建的重要力量,推动组建后的实验室进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安徽医科大学也在“四个培育”计划平台项目的牵引下,成为安徽省省属高校首个获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高校,保有建设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数量最多的高校。这些高水平科技支撑平台,为学校近1000项在研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300余项国家级项目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创新人才团队培育为学校科技提供强大人才梯队保障。5项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培育项目,汇聚了学校创新能力良好研究群体,发展潜力可瞻的青年英才,他们成为一股股重要的创新力量、一个个进取的创新榜样活跃在学校科学研究一线。2011年皮肤病遗传学研究创新团队成为安徽省高校首支获准建设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并于2015年再获滚动支持。2012年,同样是在安徽医科大学,产生了省属院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学校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立项。在这一支支创新群体、一个个优秀青年的带领和感召下,学校科技人才都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投身科研,成为推动学校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协同创新载体建设为学校科技注入协同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教育部“2011”计划感召下,学校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在2014年率先启动“安徽医科大学创新能力提升135工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启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发挥发校科技核心动力,积极协同外力,助推学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在“135”工程的孵化下,学校成为安徽省首获省级“2011协同中心”建设的两所省属高校之一,成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体量最大的高校之一,安徽医科大学也曾两次作为安徽高校国家级“2011协同新新中心”的申报高校,向着国家级中心发起冲击。

重大科技工程引领学校科技进入发展新阶段。两度播种十年耕耘,在“四个培育”和“135”工程的引领下,学校科技事业再度发力,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997项,总经费6.3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1项,资助经费3.9亿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05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61项,作为唯一地方院校代表,成功入选2010年度和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2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成功建设了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校科技人员发表国内科技论文从2008年发表1581篇增长至2018年的2147篇,全国高校排名由49位上升至18位,连续3年进入全国高校20强;发表SCI收录论文从104篇增长至755篇,全国高校排名由127位提升至94位。安医大科技之轮正在推进省部委共建高校和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用,成为助推发展的重要牵引力量。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让我们以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为指引,做好统筹规划,做好科学布局,谋划开展新一轮校重大科技工程建设,更好地发挥重大科技工程对学校科技事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安医大这艘航船,向着科技强校前进,向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前进,向着省部委共建的前位院校奋勇前进!(李震静 特约通讯员:程焱)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关键词: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