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心脏病突发!这位科大人逝于合肥学术报告现场

热点话题 时间:2018-11-06 16:03 点击: 来源:江淮晨报
[导读]11月4日下午17:12,我国著名的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线探测与核电子学技术研究专家王焕玉在合肥的一场学术报告会现场突发心梗,送医期间不幸逝世,享年64岁。

11月4日下午17:12,我国著名的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线探测与核电子学技术研究专家王焕玉在合肥的一场学术报告会现场突发心梗,送医期间不幸逝世,享年64岁。

网上流传,他在报告会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对不起,项目取得的成果没有讲完”,说完这句话后扶着桌子倒下去,再也没起来。

王焕玉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仪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分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网也发布了讣告:我国粒子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杰出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空间学会常务理事、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研究员,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卫星系统副总指挥王焕玉因病于2018年11月4日17时12分在合肥逝世,享年64岁。

兹定于11月8日(星期四)10:00在合肥市殡仪馆二号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11月10日(星期六)9:00在中科院高能所报告厅举行追思会。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杰出的科大校友,空间X射线探测专家——王焕玉。

他的研究领域在深空,听起来似乎不太“接地气”。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玉兔”号月球车缓缓行驶在月球表面,它的机械臂上唯一的科学仪器——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APXS)便是他率领团队负责研制的。

2017年6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HXMT)“慧眼”。这个由中国人架设的自己的空间天文台,成功结束了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没有自主数据的历史,也是他及科研团队登上的新的科研高峰。为此,他不懈奋斗了36年。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线探测与核电子学技术研究专家——王焕玉。

“慧眼”升空让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终于出现了来自中国的“观众”。该卫星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研制的空白,实现了我国天文观测由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铸就了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慧眼”上天的背后,有一支庞大的科研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王焕玉正是团队中最有分量的人员之一。

王焕玉介绍,1978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他便来到高能所读在职研究生,主要学习粒子物理及宇宙线物理,做探测器和电子学系统的设计,进入航天领域后,又多学习了一项实验系统的高可靠设计,主要是研究粒子天体物理实验系统的设计和它的可靠性。此后,他很快与X射线结下了不解之缘。

X射线,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在空间科学探测研究中, 无论是自然物理现象基础研究,还是地外资源、灾害研究和国家安全应用研究,X/γ射线探测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

随着硬X射线研究的深入,王焕玉逐渐成长为骨干,后来他成为了我国探月工程中X射线谱仪分系统指挥、主任设计师。

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卫星所载的探测器——玉兔月球车行驶在月球表面,它机械臂唯一的科学仪器X射线谱仪利用携带的激发源,轰击月壤表面,对产生的元素特征X射线进行原位探测,通过分析获取月表元素种类、含量,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原始数据。玉兔车上的X射线谱仪,其性能功能指标在国际同类仪器中处于领先水平。如今,中国人已经通过“玉兔”拿到了月球的第一手数据,实现了重大突破。

从入所研究X射线,到现在一干就是30多年。王焕玉从一个小伙子,变为一个白发老人。2004年,王焕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突出贡献”银质奖章,2010年获“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原标题:这位科大人心脏病突发,倒在合肥学术报告现场!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