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就业
就业动态 就业指导 就业政策 招聘信息

“他的离职影响中国登月” 研究所:离职存隐患 措辞有失当

就业动态 时间:2018-10-01 09:36 点击: 来源:北京晚报
[导读]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科研人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他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担任“最关键的技术岗位”。

近日,一篇名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发网友关注。文章称,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科研人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他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担任“最关键的技术岗位”。文章称,“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这篇文章援引了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就张小平离职发出的一份题为《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的公文,该公文称:“张小平个人的离职对这四型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及研制工作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回应1 离职前必须进行脱密

昨晚,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就张小平离职事件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了情况说明。该说明称,张小平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

2018年3月,张小平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

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等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

回应2 文件措辞失当夸大贡献

研究所在说明中称,2018年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单位只是履行一个正常的程序要求他回来脱密,因为国家保密规定要求,要到其他单位就业必须脱密。

“但由于工作人员可能不太了解情况,为了让他回来脱密,在文件措辞上进行了渲染,夸大了他的个人贡献。然后有人把这个文件晒出来了,由此引发了这个事件。”该负责人说,张小平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师,并非真有这么大的个人贡献,他的离职不会对研究工作造成任何影响。

新闻解析

四问“张小平离职事件”

一问:一起离职事件为何这么火

《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公号文章让张小平火了。记者调查发现,其实早在一周前,网文所附文件已在网上流出,并在航天圈内流传。最早的一篇,发布于9月21日下午,作者是一位名叫“米迦勒”的网友。他声称,张小平的情况属于职称和职务严重不等。他表示类似张小平这样的科研人员,评上研究员后如果不能进入行政管理口,“一辈子就是在副主任级别上拿着低待遇,因为技术被淘汰而淘汰。”

二问:张小平究竟是谁

处在舆论旋涡中的张小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查询中国知网,在一篇张小平的论文的作者介绍中写道,张小平出生于1970年,现年48岁,其研究领域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记者翻阅其多篇论文发现,最迟在2001年,张小平就已进入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工作。而在十年前,他已成为高级工程师。

据了解,在离职前,张小平一直在原单位从事低温发动机相关研制工作,主要侧重论证、研发和理论计算等方面。至于其年薪,知情人士表示绝不止12万元。

记者在湖州日报相关报道中看到,今年3月离职后,早在4月4日,张小平就已作为蓝箭公司企业代表,在湖州办理相关企业建设手续。目前,张小平已在蓝箭企业内任职。

三问:张小平真有那么厉害吗

记者从张小平入职的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张小平目前已入职,主要在西安工作,网上流传张小平跳槽蓝箭航天后年薪从12万涨到百万,不属实。

“其实不能用挖这个词。我们也是国家航天事业的一分子,是一个补充。”对于张小平跳到蓝箭航天后的工作,昨天蓝箭航天CEO张昌武没有正面回应,他表示其实中国航天已经有足够多的积累,不会因一两个人就影响大的节奏。

四问:商业航天企业为何抢人

记者采访了任职于国内某民营卫星企业的刘先生。他表示,现在航天科研人员从科研院所流向民营航天企业的趋势愈发明显。国家鼓励支持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感觉跳槽后“更容易出成果,成就感更多”。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