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队长札记:返乡支教,一个人的愿望,一群人的守望

社会实践 时间:2018-09-02 22:12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导读]返乡支教,始于乡情,忠于需要,成于同窗。这个夏天,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旗帜真的飘扬在了我家乡的土地上。

安徽大学生网通讯社 返乡支教,始于乡情,忠于需要,成于同窗。这个夏天,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的旗帜真的飘扬在了我家乡的土地上。纸短情长,从花津河畔到罗昌水边的这一段路,是诉不完的回忆。

梦想,是满天星辰

庐江县罗河镇东风村,是我的家乡。岁月荏苒,转眼间我已经走出小村,成为了一个大学生。然而,回首凝眸之处,魂牵梦绕的仍是那个小小的村庄。正因深知家乡缺乏教育资源,所以,在我了解到暑期社会实践的时候,回乡支教的梦,便辗转在许多漆黑的夜晚。“支教,我能给家乡的孩子带来什么?”“立项汇报能成功吗?”“第一次队会我怎么安排工作?”细碎的念头一次次地扰乱我原应静谧的梦境。我一贯不是“统筹全局”的人,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做得繁杂无序。“手写记忆”四个字透着温暖,我也尽力想把这份温暖带给家乡的孩子们。可是,经历过策划案一改再改的无奈、感受过队员退队的愤怒、体会过指导老师一换再换的迷茫,我渐渐力不从心,我开始畏畏缩缩。

但是,我的内心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小村,看看外面的“世界”。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如同黑夜里的满天繁星一般,光芒微弱,却足以给予我前进的勇气。我一步步地克服困难,战胜自己。7月16日,“手写记忆”团队满载着行囊,来到我的家乡,开始书写属于我们的支教故事。

队长札记:返乡支教,一个人的愿望,一群人的守望

安徽师大赴罗河“手写记忆”支教团队在实践地东风村的合影

现实,是沉淀的泪

带队回家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做队长的辛酸。举步维艰的处境中,眼泪也变得不值钱了。村里条件不好,仅有的一间教室是由会议室改造的,没有黑板,没有多媒体,再加上支教对象年龄层次跨度大,所有的课程安排都要推翻重来。我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心慌,烦躁,那一晚心脏跳动的声音我听得格外清晰。情绪低落的时候,世界都是灰色的。看着房间地上的大通铺、桌上清汤寡水的几个菜、队员们去镇上买东西来回跋涉三个小时的疲惫眼神,作为队长,我感觉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才让我的队员受委屈,我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草草吃了几口饭后,我再也忍不住,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转过身,擦掉眼泪,我还要去教室看看孩子们,只盼着他们不要问我为何眼角泛红。

40多张天真的笑脸,都是我家乡的孩子们啊!爱之深,责之切。我第一次体会到“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作为土生土长的罗河人,我多么希望,我们罗河的孩子都乖巧懂事、热爱学习啊!可是,现实偏偏背道而驰。他们会不守纪律、会乱扔垃圾、会交头接耳……“校园文明礼仪教育”课,是我给孩子们上的。课堂上,我有感而发,当我说到“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也希望为家乡教育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时,竟至数次哽咽,频频落泪——现实的种种压力、这些天来的劳累,内心的无奈彷徨,我终究是掩藏不住的。

队长札记:返乡支教,一个人的愿望,一群人的守望

队员们一起准备招生工作

成长,是一段旅程

脚下的这段支教路太艰辛,我仿佛陷入了一个迷局,孤孤单单地烦恼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殊不知“手写记忆”的背后,还有一群人默默的坚守。“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指导老师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实则是在开导我。细心的老师注意到了我的不对劲儿,他总是充当着“定心针”的角色,用他的学识和经验指导我开展支教工作,帮助我克服内心的怯懦。“队长,我们下乡支教,吃苦是应该的!”队员们在宽慰我的同时,也各司其职,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我终于明白,我不是一个人,我的团队是一个强大的集体。

队长札记:返乡支教,一个人的愿望,一群人的守望

队员们一起准备招生工作

所以,我努力调整心态,一点点学着当队长。为团队购买生活物资、关注课堂动态、与学生家长及时交流、与老师协商团队工作、加班写新闻稿……我看过东风村清晨五点钟的朝阳,也见过深夜十二点的月亮。每天,我重复做着相同的事情,这些细碎繁杂的工作也在磨砺着我的心性。我慢慢明白,队长,意味着比他人多一份责任,多一种思虑,多一点担当。从一开始的焦躁不安到后来的沉稳熟练,第一次带队,我做到了无愧于自己。 “队长”二字让我从一个习惯被照顾的人成长为一个努力去照顾他人的人。“手写记忆”团队的支教工作,也迅速进入正轨。

守护,是一份牵挂

“这里的孩子需要我们,我们一起成长!”一位队员在谈及支教感悟时这样说。孩子是纯洁的,也许他们顽皮、不守规矩,但那一双双明亮清澈的眼睛诉说着他们那渴望被人关注的心。我欣喜于他们每一个人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孩子们的心不再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耐心细致的课业辅导、和蔼亲切的交谈陪护,点点滴滴的关怀为孤独童心带来温暖。孩子们的进步渗透着团队的心血。队员们也渐渐习惯了那一声亲切的“老师”,他们同我一起,用爱心守护纯真童心。

队长札记:返乡支教,一个人的愿望,一群人的守望

孩子期待的眼神:“老师,你们明年还会回来的,对吧?”

“老师,你们明年还会回来的,对吧?”临别的时候,孩子们反反复复地问我们这句话。我答应得模模糊糊,今年是“手写记忆”的开局之年,也可能就是收官之年,我无法给出孩子们想要的承诺。队员们拿出一沓彩纸分给孩子们,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小愿望,并在一年时间内努力去实现它。“希望明年我们的支教老师都还能回来,一个都不少!”我的眼泪滴在孩子歪歪扭扭的字迹上。看着孩子们认真书写的模样,看着队员们一字一句地写下给孩子的祝福语,我突然想到,这是我们守护孩子的另一种方式。一年以后,虽然不会再见面,但内心的那份温暖从未远离。回首往事,彼此都还相互牵挂;展望未来,心中都有一份期许,也就足够了。

回乡支教的十天,仿佛是一场虚梦,雁过无痕;又好像一次修行,掷地有声。静心细想,大概是因为沉淀在光阴里的体悟太多,我还没来得及一一收藏。那个女孩小小的愿望,在支教之行中,悄无声息地变成了一群大学生永存心间的守望。流年笑掷,未来可期,我相信,“手写记忆”的温暖会在静好岁月中一直延续着。(安徽师范大学 文/张云云 图/周青松 吕序达)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