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解戏剧之迷 传庐剧之韵”巢湖学院学子深入庐江了解庐剧文化

社会实践 时间:2018-07-25 10:19 点击: 来源:巢湖学院
[导读]为在土腔土调里,感受庐剧的魅力,一睹庐剧的芳容。2018年7月19日至23日巢湖学院庐剧发展与创新调查团一行人来到庐剧盛行地之一的庐江,寻找庐剧的前世今生。

      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于1955年3月改称"庐剧"。庐剧有约200年的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已有职业班社。庐剧是与徽剧、黄梅戏、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新型的文化娱乐方式对戏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致使庐剧的生存空间减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的发展与传承需要得到重视。

      为在土腔土调里,感受庐剧的魅力,一睹庐剧的芳容。2018年7月19日至23日巢湖学院庐剧创新与创新调查团队一行人来到庐剧盛行地之一的庐江,寻找庐剧的前世今生。

解戏剧之迷 传庐剧之韵——巢湖学院学子深入庐江了解庐剧文化

庐剧调查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page]

探寻前世

      头顶烈日,2018年7月20日巢湖学院庐剧传承与创新调查团队走进庐江县文化馆。文化馆馆长的特邀庐江县黄梅艺术团团长兼庐剧队副队长王平老师为庐剧调查团成员介绍庐剧的相关知识。

      在王团长的介绍中,庐剧调查团成员们了解到庐剧诞生于民间,与京剧等为皇家宫廷的演出德剧种不同,庐剧的表演朴素而活泼,简单而真实。它们所唱的故事不是王侯将相,不是才子佳人,更不是国仇家恨,治国平天下,而大多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家长里短,婆媳妯娌,亲情友情、金钱利益,很多老百姓在戏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周围的人,看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到了世事的变幻无常,“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句话被庐剧深刻地诠释给了老百姓!在艰苦年代中,这种以唱戏为谋生手段而演变成的草根艺术,深深烙在调查团队的心中。

解戏剧之迷 传庐剧之韵——巢湖学院学子深入庐江了解庐剧文化

王团长为成员介绍庐剧的起源与发展

      在王团长的热心带领下庐剧调查团参观了艺术团并与当地的几位资历深厚的民间老艺人取得联系,其中最为人敬佩的计老师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只因热爱它,所以坚持它”。青春时在工作中,她以唱庐剧为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老年时不随儿女搬到大城市,而是继续留在这里,守护着庐剧。从年轻到暮年,她把一生献给了庐剧。

解戏剧之迷 传庐剧之韵——巢湖学院学子深入庐江了解庐剧文化

计老师为我们讲述她与庐剧的故事

[page]

了解今生

      为探寻庐剧的今生故事,了解现代庐剧的发展,庐剧调查团成员来到庐江县人民政府,在宣传部部长张晶晶的介绍下成员了解到,庐江县人民政府明年都会拨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人文庐江”。从2009年开始,包括文艺小分队和基层文艺调研在内的各项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每年的剧团演出活动更是达到1000多余场。到目前为止,庐江30多个文艺剧团中以庐剧为主的剧团有四到五个。

解戏剧之迷 传庐剧之韵——巢湖学院学子深入庐江了解庐剧文化

庐江县人民政府宣传部张晶晶带成员了解庐剧现状

      在宣传部部长张晶晶的介绍下,成员感受到了政府对于当地非遗文化的重视。成员为了解当地人民对于庐剧的看法,以分组的形式,在学校、路口、居住区等地发放百份调查问卷,对当地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调研,分析其对庐剧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作为第一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庐剧,事实上,面临着群众基础薄弱的困境。当地71.8%的人民不太关注,认为对于庐剧的宣传力度较小、没有迎合时代的发展等。但仍有59.8%的人表示愿意观看并学习庐剧。

解戏剧之迷 传庐剧之韵——巢湖学院学子深入庐江了解庐剧文化

成员耐心对不识字老人进行问卷讲解

      庐剧发展面临困境,除去资金不足、演员老年化等,传统庐剧表演不适应现在社会更是迫在眉睫。相信随着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庐剧将会重新焕发生机,以新的面貌走进人们的生活。巢湖学院赴庐江县庐剧的传承与创新团队会继续关注庐剧的发展,为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创新增添一份力量。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