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学习
学习考试 社会实践 海外留学 文学读书 毕业论文 考研专栏 高考专栏 中考专栏

安徽师范大学走进梅山镇南水村:茶韵幽香,智力扶贫

社会实践 时间:2018-07-24 10:37 点击: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导读]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中去,7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赴金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实践团队来到了梅山镇南水村,进行实地走访。

安徽师范大学讯(通讯员 尹雪儿 胡琪)绵延的山脉,雾气升腾,缭绕的茶香,更是醉了满心的呢喃。车队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行驶着,峰回路转,却少了许多颠簸之感。开车的扶贫办章主任自豪地和我们说着这条山路的建造过程,脸上洋溢着欣喜与满足,他说:这条“路”的修建是不易的……

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中去,7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赴金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实践团队来到了梅山镇南水村,进行实地走访。

据悉,从2014年的183户,528人,到现在的179户,南水村贫困户数目有部分增减,且在这期间,扶贫办大概完成了一百多户的脱贫工作。南水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茶叶生产,一季茶叶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有些甚至能到10000元。今年,村委会也开展了两次茶叶技术培训,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修枝、施肥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村里的茶厂在每年四月份也会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技术教学。当地的政府和茶厂老板通过制茶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这样不仅可以发扬中国的茶工艺,还可以带动人民脱贫,且中国的茶工艺文化也能继续被继承发展。

 

 

队员们兵分三路,走街访户,分别对当地居民们进行了有关采访。平坦的水泥路,高低错落的小平房,绿油油的茶菜地……这是队员们对村庄的第一印象,与大家原本想象的“贫困县”应有的样子相差甚远。据团队走访得知,村中老人和孩子占多数,而家中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去离家不远的梅山镇上打工,且几乎每家都有几亩的茶地,经过3至5月的忙农后,村民便将采摘的茶叶卖给相关的企业。同时,在这期间,当地政府都会帮助居民们售卖并给予相关的补贴。这样,企业、政府和贫困户三方联合,最大利益化地为贫困户提供赚钱的渠道。田地不再荒芜,贫困户们也有了事做,于是,路修起来了,房楼建起来了,贫困户们也乐呵起来了。

采访中,一组队员遇到了64岁的范奶奶,他们家目前是贫困户。范奶奶说道,自己家产的茶叶会卖给当地的茶叶生产商,且售卖的茶叶达到一定的数量,政府还会奖励三千元。另外,光伏发电的加入及政府的慰问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范奶奶靠着自己的双手,经营每一亩地,翻炒每一道菜,管理每一块发电板,她对生活的希望已经热忱地表达了她渴望脱贫的愿望,也感染了在场的队员。

随后,团队的一行人来到了扶贫办章主任的办公室进行亲切的交流。“全镇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有19个村(社区),2014年建档立卡人口规模:3045户8661人,贫困发生率12.807%;2014-2016年已脱贫1240户4693人(其中2014年脱贫454户1811人;2015年脱贫486户1873人;2016户脱贫300户1009人);2017年实现脱贫300户1177人。未脱贫户1447户2929人。”章书记的电脑前张贴着附有这样一段文字的红纸,一个个直观的数据清晰可见,为的就是让电脑的主人时刻铭记他的扶贫任务。拉开他的抽屉,里面是许多记录着他的扶贫日常的笔记本。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以及这个地区的脱贫状况,密密麻麻,寒来暑往。每日的坚持,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他告诫团队队员: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业余时间的安排,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不负韶华!

“居微慎言行,胸存感恩心,立岗多奉献,垂暮方安轻。”这是张贴在章主任工作桌旁由他亲手创作的一行诗,题名为《当下》。充分利用当下的时间,积极投身于当下的扶贫任务,将工作做在当下,为当下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章主任的想法!事后,队员们纷纷感慨,一个好领导就是要有这样的工作态度,无论什么时候,怀揣着一颗奉献之心,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不怕吃苦,不辞辛劳。章主任只是千万扶贫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正是有着他们的付出,梅山镇南水村的扶贫工作才能那样顺利地开展,全国上下今年来的脱贫工作才会有如此成效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