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巢院学子在基层】巢院学子在宜城奉献青春永不悔——记2013届选调生安庆市迎江区发展改革委张翔

高等教育 时间:2017-10-09 11:25 点击: 来源:巢湖学院
[导读]张翔,男,中共党员,1991年8月生,安徽合肥人。2009年至2013年就读于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律系(后改为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

张翔,男,中共党员,1991年8月生,安徽合肥人。2009年至2013年就读于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律系(后改为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3年6月通过由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选调生考试,分配到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2017年3月调入区发展改革委工作。

8月,天气一如既往地热,能来到曾经读书的安庆故地重游,我还是很高兴的。本以为对安庆很熟悉,殊不知,到底还是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迎江区发改委,毕竟离开这座城市已经尽20年了。我们来到迎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见到了张翔——此时的他正弓着腰指导别人操作电脑。看到我们,张翔赶紧迎了上来,一边招呼我们,一遍连说几次抱歉,请我们稍等他一会儿。后来得知,他正在指导企业填报网上备案信息。等他把事情办好、把人送走后,他终于可以坐下来跟我们好好说说话了。他还是那么谦逊有礼,左一句“对不起”、右一句“不好意思”,生怕因刚才的忙碌而怠慢了我们。

在他忙碌的那段时间,我们跟发改委的工作人员简单地交流了一会。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都很好,做事认真细致、任劳任怨、不怕辛苦,专业知识扎实、善于学习、有想法有办法、协调能力强等。随着与他本人的进一步交流,我们对他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全面,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成长和成熟。

张翔告诉我们,刚来安庆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在这边一个朋友也没有,没地方落脚、又不认识路、更听不懂安庆方言,一切都那么陌生,总想着回合肥。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和生活,他对安庆这座城市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基层这个平台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按他的话说,“找到了在这里工作的乐趣”。

初识宜城

正式报到的前一天,张翔和来自外地的同一批选调生,相约来到安庆(别名“宜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人,他没能像其他选调生一样分回生源地工作,内心多少有些失落。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也显得有点不适应。他告诉我们:“安庆的城市建设确实与合肥差距挺大,道路窄、房屋破、设施旧,没有大城市的高楼林立、没有大城市的高架盘踞、没有大城市的高大格局。当客车开进城区的时候,尽管心里早有准备,还是免不了一阵失落。一想到未来要在这里工作、生活,一想到要远离合肥、远离亲人、远离从小到大的同学朋友,心里就一阵叹息,恨不得马上考回合肥。”这是他对安庆的第一印象。他回忆道:“那天,当地的‘小伙伴’(同一批的本地选调生)倒是很热情,早早来到汽车站等候。等我们下车的时候,帮我们提拎行李,给我们介绍情况,替我们接风洗尘,为我们安排住宿,这让我又对安庆顿生好感。”

张翔告诉我们,当初得知分到迎江区的时候心里挺高兴的,以为是在主城区、市中心,生活应该是相当便利的。众所周知,迎江区是安庆的主城区、老城区,也是中心城区、商贸大区、滨江城区,市区43公里的长江岸线资源有41公里落于迎江,在一定意义上迎江区算是安庆的一个缩影。但张翔被分配到的是迎江区下面的新洲乡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很多地方的常态,但当踏上新洲岛的那一刻,张翔形容自己那一刻的感觉像是“瞬间从天堂掉了下来”,事实上新洲岛可以说是偏远农村了。新洲乡是长江中间的一个岛(严格来说是冲击洲),四面环水,当地又称为“江心洲”,距离城区较远(其西北距离安庆市15公里),进出都需要搭乘轮渡。虽然当地相关宣传资料上着重介绍突出的是“生态功能区、城市后花园”的美誉,生态良好、未被开发。然而,毕竟不是去旅游度假,而是要在那里生活工作,再美的风景也抵不住交通、生活等诸多现实的不便。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省城人,面对着这种巨大的城乡差别,他的心情无比低落,尤其是与其他同届选调生相互交流后,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境遇是最“悲催”的!

感知宜城

因为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新洲每天往返的渡船只有7趟,“过时不候”。岛上的生活基本上与世隔绝,看不到城市夜晚的霓虹绚烂,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几乎没有行人;吃不到闹市街头的小吃美食,岛上几乎没有饭店、没有大商场超市,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似乎与他无缘。在这里,必须要学会的一课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特别是一到晚上,那些住在城区的乡里工作人员都纷纷回城,整个办公大楼一片寂静,有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

在新洲的这段时间,虽然条件简陋、生活艰苦、饱尝孤独,但是他不畏困难、战胜自我、苦中作乐。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他下决心要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张翔被分配在党政办,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以及文字性工作。他不满足于在办公室里写写材料、敲敲键盘、打打电话、搞搞会务,主动要求下沉一级去锻炼;在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同时,主动接手其他部门的工作、主动下村入户、主动到群众中去学习。他几乎天天跟村民打交道,在防汛抗洪抢险、美丽乡村建设、兴修农田水利、修路补路、低保社保等工作中与大家伙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这些看起来不该他做的工作,让他与村干部、村民有了更广泛的接触,让他对广大农村有了更切身的感受和更深刻的认识。

2017年3月,张翔调入区发展改革委工作。他告诉我们,机关的生活与乡街基层又不一样,在机关工作对理论知识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刚到新单位,领导就给他压担子。由于人手极少,不仅让他做文件收发、文稿撰写、档案整理、来人接待、行政许可、党建创建等日常工作,还把对接市里科室、联系区直部门的协调性工作也交给他。协调工作是很难的,对于一个刚进机关的新人,市直部门的主任、科长,区直机关的局长、“前辈”完全不买他的账,但是又必须得把任务完成、把事情办好,这是最考验人也是最锻炼人的。为了能尽快适应新工作,他白天跑上跑下、跑进跑出,硬着头皮到各个部门、科室去对接工作;晚上在家“恶补”专业知识,“撑着眼皮”广泛学习文件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他说:“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既要谋专业、又要懂全局,既要在干、更要在行,不说一句外行话、不干一件外行事”。很快,他就理顺了手上的工作,熟悉了联系的部门,掌握了办事的技巧,工作干起来得心应手、从容有序。

他告诉我们,他非常珍惜在发改委工作的机会,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学习、开拓眼界、提升思维,如果以后有机会能再回到基层,就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知识回馈给基层、运用到基层、落实在基层。

融入宜城

经过三年多的工作,从刚来时听不懂一句安庆方言,到现在的不经意间冒出几句安庆话;从刚来时“嫌弃”安庆的城市建设落后,到现在的从事项目工作参与城市建设;从刚来时“无所事事”不知从何干起,到现在的主动做事逐渐成熟稳重,不知不觉,张翔在快速成长,内心也在逐渐成熟。他说,他觉得自己已经融入到这座城市中了,这几年的经历让他对安庆的感觉越来越好,对迎江的感情越来越浓,对基层的感受越来越深。现在的他,一门心思考回合肥的想法越来越淡,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干劲越来越足,奉献青春回报社会的情怀越来越热。他已经做好扎根这里、奉献青春的准备了。

他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与那些名校生、博士生、硕士生相比,虽然我们的起点低,但我们可以起步早,拿出“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拼劲儿和狠劲儿,笨鸟先飞、发愤图强。作为一名留在基层的工作者,与那些省直机关、省会部门的公务员相比,虽然我们的平台小,但我们的舞台大,基层永远是我们学习、成长和实践的好地方,扎根深处、绽放光芒。作为一名远离合肥的异乡人,虽然时刻心系家乡,但也有志在四方、随遇而安的格局和情怀,不忘初心、一路前行。

他说,毕业后的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虽不能为母校增光添彩,但至少要活出我们的精彩。祝福张翔在安庆能有更好的发展。(陈小波 特约通讯员:崔苏如)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