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安徽大学在食品病原体的纳米诊断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高等教育 时间:2016-09-13 08:25 点击: 来源:安徽大学
[导读]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目前食品污染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的食品病原体的检测技术难以满足高效准确的要求。日前,安徽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葛宏华教授课题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是目前食品污染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的食品病原体的检测技术难以满足高效准确的要求。日前,安徽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葛宏华教授课题组与相关合作团队首次运用等离激元纳米超晶增强拉曼技术,通过万古霉素的高效固定致病菌机制,实现了典型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的SERS识别。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JCR一区国际知名杂志《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

该项研究表明目前的检测方法,不仅能准确区分单品种及混合品种的致病菌,而且能有效识别混合菌中的混合比例。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成果表明,在食品背景的干扰下,目前的识别技术依然有效,为拓展SERS技术在食品病原体的在线检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据悉,该项研究获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面向食品病原体多重检测的SERS编码纳米传感器”的资助,研究团队由安徽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葛宏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王进研究员、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纳米科学中心/坦佩雷大学生物医学技术所的研究小组组成,目前已成功运用等离激元纳米技术实现对食源性致病菌的SERS高效检测。该研究团队还成功高效甄别分类了三种典型食源性致病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屎肠球菌、葡萄球菌)。该项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核心期刊,JCR一区国际知名杂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施春霖 特约通讯员:李贤)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