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提升大学生责任感 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

热点话题 时间:2016-03-15 17:57 点击: 来源:安徽日报
[导读]近年来,安徽三联学院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创建服务中心,建立服务基地,优化服务内容,连续两年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安徽三联学院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创建服务中心,建立服务基地,优化服务内容,连续两年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记者 陈婉婉

  阳春三月,一场“清朗网络 青年力量”的网络文明志愿服务接力,在安徽三联学院师生的微信间迅速传播着,700多名网络文明志愿者相继在微信平台的留言板上写下自己对雷锋精神的认识,表达他们对共创清朗网络的决心;线下,这些志愿者们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车站、街头、公园、烈士陵园,到处都能看到他们投身公益的影子。如同润物 细无声的春雨一样,他们用坚持的力量,慢慢地改变着身处的城市,升华着自我。

  搭平台 创立两大服务中心

  前不久,一场模拟法庭的庭审在省未成年戒毒所举行。庭审严格模拟正式开庭的 程序进行,审判的是一起未成年人抢劫在校学生的案件。现场庄严肃穆,无论是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审判长宣布开庭,还是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以及被告人自行 辩护、证人出庭作证等环节,一招一式与真实法庭无异。

  参加模拟的人员全部是来自安徽三联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另一个身份是省青少年 法律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该案的当事人与我年龄一样大,和我的经历十分相似,观摩庭审让我对法律心生敬畏,受益匪浅。”一名旁观者旁听完庭审后深有 感触地说。省未戒所副所长胡照云告诉记者,虽然是模拟法庭,但展现出逼真的良好专业素养和崇法精神,给戒毒人员极大的震慑,对戒毒人员树立法治思维、养成 守法习惯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为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安徽三 联学院牵头,与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成立安徽省青少年法律志愿者服务中心这一公益组织。法律志愿者服务中心除定期举办模拟法庭外, 大学生志愿者们还通过举办展览、开设讲座、放映法律微电影、联合知名律师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等活动,致力于青少年普法宣传、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

  组建法律志愿者服务中心是三联学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为组织更多 同学投身志愿服务,学院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以“公益三联大爱江淮”为宗旨,以培养“爱心、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为目标,将志愿服务纳入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及素质测评体系,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得少于60小时。目前,两大服务中心已成为 该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平台。

  建基地 走出校门服务社会

  “您找几路车?我来帮您看站牌。 ”“我来帮您拎行李! ”每到春运时刻,在合肥各大车站,都可以看到三联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活跃的身影。

  车站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为了维护城市的形象,安徽三联学院青年志愿者服 务中心与合肥市高铁南站、合肥市明光路汽车站、合肥市客运南站等签订了志愿服务基地协议书,协议内容包括帮助维持客运秩序,为乘客提供咨询、取票、安检和 特殊乘客帮扶等。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及志愿服务基地还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准确的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重在“落地生根”。为帮助志愿者们走出校门服务社会,安徽三联学院 在创立两大服务中心这个平台的同时,着力加强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目前,该校各个院系都有自己的志愿服务基地,总数多达近百个。仅青少年法律志愿者服务中 心就有基地50余家。今年,三联学院将把志愿服务基地数量扩大到100个以上。

  从不同基地走出去的志愿者们,出现在肥西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安徽省第七届机器人大赛暨全国机器人邀请赛、大型公益活动“春蕾计划”、防艾阳光行、暖冬志愿服务、中国合肥马拉松文化节等众多活动中。

  “回首大一一年的志愿生涯,做过车站维持秩序的小红帽,也做过清除牛皮癣的小卫士。我帮助了许多人,我帮助的人受感染又去帮助别人,社会充满了正能量。 ”对于青年志愿者李文胜来说,一年的志愿服务经历,成了他生命中最难忘的青春记忆。

  目前,三联学院正积极研发线上志愿服务基地建设相关方案,方便更多的同学报名参加。

  抓项目 四驱联动激发活力

  打造精品项目是安徽三联学院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显著特色。 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上,安徽三联学院凭借申报的“四驱联动·激发活力”青少年公益普法维权项目,成为我省唯一一所进 入决赛并荣获银奖的民办高校,也是唯一一所连续两年获得该赛事银奖的高校。

  “四驱联动·激发活力”青少年公益普法维权项目于2014年立项,由安徽三 联学院和安徽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指导,针对青少年(未成年)群体全面开展普法维权工作。据介绍,所谓“四驱联动”,一是“动 力”驱,项目出资多元化,多方面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和质量效果;二是“专业”驱,项目运作规范化、专业化;三是“力量”驱,中心同多所高校法学社团及省地市 司法部门联系,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普法志愿者;四是“项目”驱,项目内容多样化,在主项目下分支多个子项目,主要包括青少年普法宣传、青少年法律 咨询、青少年法律援助和青少年法制研究等方面,年度开展活动200余次。

  “我们班同学都是‘95后’,平时在家都是父母照顾我们的多,也不太在意别 人的感受。但是当上志愿者后,责任心明显增强了,办事能力也强多了,不再是父母膝下的不谙世事的孩子。”三联学院经济与金融二班的班长王欢说,“通过志愿 服务,不少同学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感受到爱心的力量,体会到自己的价值。现在我们全班都在网上注册了志愿者。 ”

  志愿服务把大学生们从父母身边、书斋里推向社会,委以重任,有力加速他们社会责任感的成长。 “公益活动可以激发正能量。奉献爱心既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让他们收获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新知识,增强融入社会的自信心。 ”三联学院党委副书记鲁先长告诉记者。

  ·延伸阅读·

国外如何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近年来,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考核标准,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合作精神、服务他人和丰富自己的主要方式。

  韩国规定中学生每年必须参加志愿服务40小时,并作为升学考核、选拔的一个 重要因素;加拿大的大学在录取新生时,很注意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做义工的情况,认为学生做义工不但能体现其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意愿,而且还能促进自我完 善,是走向健康人格的重要一环;墨西哥政府则规定,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从事6个月的社会服务活动,并把它作为获得毕业文凭的先决条件之一;美国的一些 大学要求 “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项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经历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