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祁门县“教育民生之光”普惠红茶故里

基础教育 时间:2015-12-02 08:51 点击: 来源:祁门县教育局
[导读]“听爸妈说,他们以前读书还要交学杂费、书本费,我们现在读书都免了。”“爸爸在外打工时手指被轧断,成了残疾人,我住校还享受生活补助。”“我课余时间经常到少年宫学画

“听爸妈说,他们以前读书还要交学杂费、书本费,我们现在读书都免了。”

“爸爸在外打工时手指被轧断,成了残疾人,我住校还享受生活补助。”

“我课余时间经常到少年宫学画画、学弹琴,留守儿童之家里还可以跟在外打工的爸妈打电话、视频聊天。”

2015年4月16日,在祁门县箬坑学校602班“童眼看民生”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说着自己眼中的民生工程,人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灿烂的笑容。

其实,这样的笑容,何止在箬坑学校能看见,在该县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能见到。孩子们的笑容“绽放”,都是教育民生工程的阳光雨露给“催开”的。

祁门被誉为中国红茶之乡、御医之乡。为让“红茶故里”的孩子们“上好学”,该县紧紧依托教育民生工程这一载体,加大“资金类”、“工程类”教育民生的实施力度。以开展好“教育经费管理年、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保障“两免一补”教育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失学。“十二五”期间,该县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总支出6.84亿元,2015年达1.63亿元,年均增幅10.26%。共下拨“义保”经费7934.7万元,全县免费提供国家教科书金额899.42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367.48万元,发放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金837.79万元。至今已为710名贫困大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发放1223笔合同,合计发放金额751.4万元。祁门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连续7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及国家开发银行评为优秀。

祁门县是农民工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居多。为使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享受更好更优的教育,该县先后建成81个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构筑“爱的港湾”。“我们夫妻俩都是乡下人,为了生活在县城务工。最担心的就是小孩子读书,放在乡下没人带、没人管。有了学校的‘绿色通道’,我的孩子在阊江小学顺利读上一年级了。这下子,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了。”阊江小学102班学生祝君妍的母亲李红说。该县城区原有2.5万居民,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经商和购房定居者不断增加,城区人口已达4.5万。为让进城务工子女上好学,为缓解县城学生就学压力,祁门县着力建好教育园区和新城区实验学校。该县征地百余亩,投资近6000万元,将祁门二中和县中职校整体搬迁到新建成的教育园区。2015年,建成了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各类设施齐全的新城区实验学校,秋季已顺利开学。自此,进城务工子女再也不用为上学发愁了。

为了让乡村教师告别“蜗居陋室”,实现“安居乐业”,该县大力兴建教师周转房,着力改善农村教师住宿条件。许林慧是闪里中心学校一名年轻的女教师。2013年8月,她通过教师招考,顺利地成为一名在编教师。初次分配到该校是在一所村小,吃住在村小。这让她心生悔意,真想放弃教师工作。一年后,她调到了中心学校。这下子,她再也不想走了。入住新建成的教师周转房后,眼前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30多平方米的“套间”,让她感觉拥有了自己的“小别墅”。

闪里中心学校为距该县一所边远农村学校,全校学生450余人,原先仅有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只有一间集图书借阅、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操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室。学校教学用房极其紧缺,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让全校师生望“楼”兴叹,这一直是该校校长倪兵的一块心病。这种尴尬困境的成功“突围”,得益于政府教育投入的加大,得益于“校安工程”和“薄改”项目的实施,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惠的结果。“如今我们学校变化真大呀,高大的教学综合楼竖起来了,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班班通’实现了全覆盖,是均衡教育改变了我们学校。”倪兵深有感触地说。

闪里中心学校的可喜变化,折射出一个典型山区县教育发展的缩影。“十二五”期间,该县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全县完成“校安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师周转房、农村薄弱学校等项目规划建设任务,改造校舍及附属设施173个,改造面积140101㎡,共计投入建设资金11504万元。

据了解,为助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该县充分利用好“教育民生工程”这根“撬杆”,注重办学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力求城乡“手牵手”、“齐步走”。为此,该县科学制定了《祁门县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着眼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立足机会均等公平,在经费、项目、设备、师资等方面优先安排、合理倾斜。“十二五”期间,该县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中小学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全部“达标”配齐配好。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得到大为改善。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如今,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了。

2015年,该县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验收。“教育民生工程”功不可没,“教育民生之光”真正地普惠红茶故里。在教育民生工程的阳光雨露沐浴下,该县万千学子正在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特约通讯员:谢世兵)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