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安庆师范学院开办黄梅戏本科专业不遗余力传承非遗文化

高等教育 时间:2015-09-17 09:13 点击: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
[导读]国际中华小姐大赛内地赛区总冠军陆贞婷、全国首届黄梅戏广播大赛“十佳”潘柠静、全国专业戏曲大赛“红梅金花”奖王泽熙、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黄梅戏名家名票组

国际中华小姐大赛内地赛区总冠军陆贞婷、全国首届黄梅戏广播大赛“十佳”潘柠静、全国专业戏曲大赛“红梅金花”奖王泽熙、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黄梅戏名家名票组团赛铜奖吴艺群……他们都是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成为黄梅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接班人”,在戏曲的舞台上不断崭露头角。

2007年安庆师范学院首次招收表演(黄梅戏表演方向)专业本科生,黄梅剧成为第三个拥有本科专业的剧种

地处“黄梅戏之乡”的安庆师范学院,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传承、创新地方戏曲的责任,2006年成立了黄梅剧艺术学院并于2007年招生。这是国内继京剧、昆曲之后第三个拥有本科专业的剧种。至今,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已经开办8年,培养了65名毕业生,如今他们大多已成为剧团的“台柱子”。

高校要做黄梅戏高端人才培养的摇篮

刚刚上映不久的电影《龙吟》,是一部以黄梅戏为题材的青春励志片。电影讲述了一名痴迷黄梅戏的少女,历经磨难,用生命去追寻黄梅戏艺术之梦的传奇故事。主演就是安庆师范学院黄梅戏表演专业2011级学生潘柠静。她虽初涉荧屏,但她的表演却让著名导演王文盛非常满意,笑夸自己“没有看错人”。近日,潘柠静又参与了黄梅调电影《长相知》的拍摄,并再次饰演女主角。

《安徽日报》大篇幅报道安庆师范学院黄梅戏人才培养情况

像潘柠静这样出类拔萃的学生,在黄梅剧艺术学院比比皆是。该专业的学生已在国家级艺术大赛中获奖达47人次,如在2012年全国首届黄梅戏广播大赛中, 潘玲玲同学荣获最佳“新人奖”,付亚红、佘畅、江李汇、王媛等同学摘得“优秀演员奖”,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3寻找七仙女”活动中,潘柠静同学获得“金奖”,潘玲玲同学获得“最佳潜力奖”;在2013年“青春黄梅——全国首届校园黄梅戏演唱大赛”中,10名学生参赛并全部获奖。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黄梅戏人才,学校着力办好开设黄梅戏表演、戏曲编导(黄梅戏方向)等本科专业,设立黄梅戏与民间文化研究所,成立大学生黄梅戏艺术团,形成了“一体两翼”式的黄梅戏教育与研发体系。学校黄梅戏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得到了财政部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2007年财政部专门给予“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中央专项资金”资助,2008年黄梅戏表演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黄梅戏人才培养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等重大项目,相关成果分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学校的大学生黄梅戏艺术团,被选为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的65家团队之一,开展送戏下乡、进社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目前已在省内外近百所高校进行了演出。

安庆师范学院大量黄梅人才投身艺术领域,首届优秀毕业生被誉为“14朵金花”

为了创新黄梅戏表演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还发起组建黄梅戏联盟,邀请安庆市黄梅戏研究所、黄梅剧院以及各县黄梅戏院团就黄梅戏高端人才的培养进行研讨,组建“黄梅戏产演学研联盟”,以传承、创新、发展黄梅戏文化事业为目标,协调黄梅戏教育机构、演出团体、研究院所、各地剧团等力量和资源,构建以黄梅戏文化为核心的培养人才、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大平台,共同推进黄梅戏文化生态建设,合力实现黄梅戏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

网罗黄梅戏表演名家为高端人才培养发力

张政是黄梅戏表演专业2011级的学生,通过对口招生进入黄梅剧艺术学院,入学时年纪较小,声带发育后嗓音逐渐变得低沉,不再适合唱黄梅戏,这些改变让他很着急。学院老师得知情况后,指导他将学习重点转向话剧、舞台剧的方向,同时为他提供更多的舞台锻炼机会。现在张政与潘柠静一同出演电影《长相知》,这不但使他克服了当初的自卑心理,还增加了他的舞台经验,使他获得新的发展方向。

黄梅剧艺术学院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的同时,开设讲座拓宽艺术欣赏视野,与剧团合作提供实践机会,致力于培养编、创、导、演、传播文化为一体的有思想的高等教育人才。对剧本的改编、戏曲的创作,都是对当代戏曲的发展创新作出的新的尝试,黄梅剧艺术学院副院长杨瑾笑称:“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为学生授课

人才培养手抓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建设伊始就坚持高起点,聘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担任名誉院长和兼职教授,并不定期为学生授课。虽然是名誉院长,但是韩再芬却亲自带队,深入市县剧团为招生做宣传。所到之处,韩再芬都耐心细致地向大家讲解,这个专业对弘扬和保护黄梅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和造就黄梅戏事业接班人、推进黄梅戏发展繁荣、做大做强黄梅戏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国家一级演员郭宵珍是1987年版《红楼梦》史湘云的扮演者,目前已被安庆师范学院黄梅剧艺术学院引进为专职教师。从舞台走向讲台,从台前走到幕后,郭宵珍觉得自己很幸运:“至少我与艺术和戏曲还生活在一起。我热爱黄梅戏,将黄梅戏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

除了韩再芬、郭霄珍,学院还聘请了潘启才、江丽娜、李梅青、朱学清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家为授课教师,建设了一支以省级教学名师、黄梅戏研究专家、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等为骨干的专业建设团队。在专业骨干团队中,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等10人,副教授8人。同时,学院另聘请了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蒋建国、吴亚玲、赵媛媛、李龙斌、马自俊、刘国平等国家一级演员作为兼职教授。

除了黄梅戏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还注重开展黄梅戏的普及推广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选课程《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该课程年年爆满,被誉为“黄梅戏男声现代四大家”之一的潘启才在课堂上曾被学生团团围住。《黄梅戏艺术欣赏与演唱》开设九年以来,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弘扬了地方戏曲文化,也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力,该课程2014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皮鞥为“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该课程每年都以汇报演出的方式进行考核,结业汇报演出已经成为该课程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真正把黄梅戏的教学从教室搬上了舞台。

高端黄梅戏人才的培养要以研究为后盾

学校不仅致力于黄梅戏的特色教学和传承创新,而且组建了一个专业的研究团队,在黄梅戏文化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学院院长方锡球教授同时是黄梅戏与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是黄梅戏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梅戏的改革与传承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新世纪黄梅戏剧本创作研究”,主讲的电视系列专题节目《黄梅十谈》在上海电视台播出。

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黄梅戏艺术团作为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团队赴各高校演出,获得广泛赞誉

目前,文学院黄梅戏研究团队承担着一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在黄梅戏语言艺术研究、黄梅戏舞蹈表演、黄梅戏戏剧文本以及黄梅戏发展史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批与黄梅戏研究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承担省部、厅级各类黄梅戏教科研课题20多项,在《戏曲研究》、《江淮论坛》、《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黄梅戏教科研类学术论文100多篇。

方锡球教授及其团队共有10人,他们不但从事黄梅戏的学术研究,更注重将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他们为黄梅戏戏剧编导的学生上专业课,如黄梅戏剧本创作、黄梅戏剧本选读、黄梅戏台词等。此外,还给全校师生开设讲座、讲坛,内容涉及黄梅戏的改革传承、安庆戏剧文化、戏曲四大名著等。王平教授便是主讲人中的一位。

去年王平教授曾以《黄梅戏剧目与美学特征》为课题,给首届《黄梅戏欣赏与演唱》课程教师研修班上了第一课。此外,王平教授还在《安徽文化系列讲座》中录制了《漫谈黄梅戏》等六个专题讲座,现已收入国家图书馆,并在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文化共享工程”专题网站“安徽讲堂”上,挂网播出。

研究与培养并举,学校牵头成立了跨省市黄梅戏产学研联盟

不仅如此,文学院黄梅戏学术专家、博士还会赴市区的各个剧团、戏院,为演员开讲座。为了增强黄梅戏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提升他们的文学艺术素养,安庆师范学院受邀作为“再芬黄梅大讲堂”的联合举办单位。今年12月份的最后一场讲座,将由方锡球教授压轴演讲,内容涉及黄梅戏创作以及如何培养演员悟性、提高演员素质等。黄梅戏专业的全体师生也都将参加。

“这些讲座拓展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我们学习黄梅戏,不但要学会怎么唱,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唱,每次听讲座我都深有启发。”黄梅戏表演专业13级杨文炼这么说。(储晶晶 张雨欣 特约通讯员:林奕锋)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