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就业
就业动态 就业指导 就业政策 招聘信息

技工职业信心缘何难提振:工资待遇差 社会地位低

就业动态 时间:2015-07-27 10:08 点击: 来源:工人日报
[导读]近日,四川一媒体一份关于是否愿意做高级技工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九成受调查者表示尽管身边有高薪的高级技工,但自己并不愿意成为其中一员,其中社会地位低系主要原因。

  “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苦、上升空间小、社会地位低”,四川一项调查显示九成受访者不愿当高级技工——

  技术工人职业信心缘何难提振?

  近日,四川一媒体一份关于是否愿意做高级技工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九成受调查者表示尽管身边有高薪的高级技工,但自己并不愿意成为其中一员,其中社会地位低系主要原因。

  《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尽管目前我国高级技工,尤其是年轻的高级技工缺口很大,但愿投身其中者仍在少数。一些技校毕业生也很难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转行者众多。

  工业强国离不开技工队伍,建设“技工大国”成为迫切需要。然而目前技工的职业信心缘何难以提振?

  业内人士苦叹,“即便是高级技工也面临着工资待遇差、工作环境苦、上升空间小、社会地位低的尴尬处境”。而受访一线工人和技工培训机构更期待“不唯学历论”能够成为社会普遍认知,让技工拥有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技能明星也苦恼

  “会不会考虑转行?”7月10日晚,正在车间加班的某企业高级焊工王晨宇,在电话里听到《工人日报》记者如此提问,沉默良久后给出回复:“目前不会,但未来说不准,要看具体发展情况。”

  王晨宇和同事们正在位于广西防城港的车间里赶任务,“车间40多摄氏度,还要穿焊服,焊口温度更高,已经快成烤‘乳猪’了!”他自我调侃道。

  这位21岁的四川小伙子19岁时就成为技能大师,多次亮相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今年还在一档技能比赛真人秀中争得霸主席位。王晨宇在学校是佼佼者、在企业是明星人物,但对于眼前从事的职业,他却总觉“差强人意”。

  “他们说得对!”王晨宇对记者给他呈现的调查结论并不觉得惊讶,“技术工人始终都是卖苦力的,对社会上的偏见我已见怪不怪了!”

  除社会偏见,收入问题也让王晨宇困惑。身为高级技工的他已经取得焊工领域最高职业资格,可除了作为技能大师拥有每个月400元补贴外,其他与普通工人并无太大差异。

  “公司在收入上没有给保底,车间都是承包制,多劳多得,平均下来每月也只有3000元~4000元的样子。”王晨宇告诉记者,尽管收入忽高忽 低,但在焊工领域取得的成绩让他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目前不会在职业发展上有其他打算,但未来是否会一直坚持他并不确定。“我认为很多价值不一定要通过金 钱衡量,我相信有技术一定会有发展”。

  “30名电焊专业学生中,只有3人干老本行”

  “虽然技校包分配,但很多同学毕业后还是选择了转行。”王晨宇告诉记者。他身边学习焊工专业的同学有的进了公司做文员,有的去了商场从事服务工作。原因就是“技工太苦、太累。更何况一些人当初进技校就是无奈之选”。

  成都市技师学院教师陈志斌也表示:“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把技工作为职业发展方向。”他说,由于教育政策所限,中考落榜的学生想要继续深造,家长 一般会让孩子选择到中职院校过渡,而学生在毕业2~3年后绝大多数会选择转行。“待遇差、环境苦、上升空间小、社会地位低,这样的职业前景怎么会形成魅力 吸引从业者呢?”

  据该项调查显示,55.5%的受访者认为高级技工月薪应该过万元。但多位受访从业者表示,月薪过万元并不易得,“一般中职生毕业后只能从普通工 人做起,月薪在2000元~3000元左右。要成为高级技工拿到更高的薪水,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陈志斌感叹,更多的人没有耐心,会选择提前放手, “曾有30名电焊专业学生中,只有3人干老本行”。

  职业发展体制存在障碍

  “技术工人的上升空间确实是问题。”45岁的陈志斌现已是高级技师,但由于他受学历限制,始终无法晋升为工程师。在他看来“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的社会认知与职业成长,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在成都市技师学院,“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的红色标语格外显眼。“希望这些可以提振学生们的职业信心,但实际上,学历始终都是技校学生们的硬伤。”成都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吴幼章表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教育界都认为技师院校充其量算个培训机构,学生毕业后只能得到等级证书,却无法获得学历认可。”吴幼章称,全国中职院校众 多,过去很多院校招生困难,只能痛苦地挣扎在“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方百计”的过程中抢生源,当下国家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减免学费、包就业分配、加大资 金投入等很多利好政策逐步出台,但长久以来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偏见导致我国成熟的技能型人才长期不足。

  “就目前来看,技工的进口和出口都存在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吴幼章认为,国家在政策上应该给予技能型人才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和 多选择的职业成长通道,要给予这部分群体与付出成正比的未来,当学历不再是门槛,技工、技师能像工程师一般受到尊重,中国制造新军的队伍才能壮大。(本报 记者 高柱 李娜)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