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复旦大学教授:我们为何会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

国内教育 时间:2015-05-30 19:31 点击: 来源:解放周末
[导读]今天,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

  “今天,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

  在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上,演讲嘉宾鲍鹏山提出的“高学历的野蛮人”说,见报后备受读者关注,引发网络“疯转”。

  “野蛮人”与“高学历”的混搭,为何如此“弹眼落睛”?它是否戳中了社会的某些痛点?带着这些问题,《解放周末》专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听这位大学生眼中的“哲学王子”讲述由“高学历的野蛮人”引发的深层思考。

  不少孩子被培训成了考试机器,却在人文修养上留下很大的空白

  解放周末:在您的生活词典中,“野蛮”这个词是怎么解释的?

  王德峰:野蛮,最直接的就是伤害别人、损害别人的利益,在现代社会中,这毕竟是少数,而非普遍现象。但野蛮还有一种表现形式是,缺乏基本的伦理精神,凡事都有功利性,虽然未必伤害别人。假如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社会上“野蛮人”还真不少。

  解放周末:“野蛮人”与“高学历”的混搭,为什么如此吸引眼球?它是否戳中了社会的某些痛点?

  王德峰:我想,对这种现象,大概许多人是有亲身体会的。比如,一个企业招了一个硕士或博士,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人才出卖了企业的利益,令雇主蒙受损失。比如,有些高学历者在创业过程中无底线、无原则,巧取豪夺。

  现在不少行骗的手段,没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没法实现。大家谈之色变的食品安全问题中,不少有害添加剂,也要借助一定的高科技才能“成全”。你看,这些人都是挺有本事的,可本事用在了错的地方。

  种种情况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很多人就会疑惑、会质问:为什么有这么高学历的人还会这样?

  解放周末:产生这样的反差,是否因为在人们潜在的价值判断中,高学历的人应该是文明的,是具备基本文化素养和伦理精神的?

  王德峰:对,因为中国人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把教育看成对一个人成长的全方位培养,高等教育更是如此。过去,人们常说大学生吃香。“吃香”,不仅是因为这个学历,也是因为人们认为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就应该是知书达理的,思想境界会比较高。由此可见,“高学历”这个概念里其实隐藏了一个前提,即你是有责任感的文明人,是正人君子。所以,当“高学历”与“野蛮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必然造成强烈的反差,引发“弹眼落睛”的效果。

  解放周末:社会普遍对高学历者有较高的道德期待。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做出了与自身教育不相称的行为。究其原因,人们往往会认为教育难逃其咎。

  王德峰:应该承认,这里确有今天我们的教育存在的问题。按照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领会世界、感悟真理的教育,早在孩提时期就应该开始。过去,成年人在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中体悟生命的意义,后来还编了专门给儿童阅读的经典。比如,《三字经》里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哲学的命题,是一个孩子接受哲学教育的开始。但是今天,我们似乎与这个传统疏远了。

  解放周末:今天很多孩子疏远了这个传统,而在各种知识、技能、证书间蹒跚起步。

  王德峰:现在的不少孩子在小学、中学阶段就被逐渐培训成了考试机器,而那些人类优秀的文学、哲学经典,却几乎没有接触过,在人文修养上留下很大的空白。

  当他们进入了大学后,又被分到各种专业进行专门人才的培养,如果不是主动选择,还是不太会有机会去接近这些经典。那么,就算他(她)是一名高学历者,他(她)也很可能同时是一个人文修养有空白的人。更严重的是,这样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偏向一个竞争社会的功利主义目标。说得极端一点,就是“有知识、没文化”。而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人,会缺乏人生的基本信念,精神上没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地方。这个问题很严峻,但是人们似乎有些司空见惯。

  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职业人士,社会的良知也就无从表达

  解放周末:是什么让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职业培训的同时,忽略了与人的精神成长相关的培育?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