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生网

资讯
热点话题 省内教育 国内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媒体评禁止中小学生坐爱心专座:绑架孩子的权利

热点话题 时间:2017-09-16 09:29 点击: 来源:新京报
[导读]倡导“让座”本来就要靠道德引导,即便是带有强烈指向、专设意味的“爱心专座”,也不可通过简单外力强制干预。其相应的推广过程更多的应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原标题:公交“爱心专座”既然是给老弱病残孕的,凭什么不让小孩坐

小孩不是“弱”???


▲公交上常见的“爱心专座”。

文 / 若夷(媒体人)

咸阳教育局近日开展中小学生“遵守交规文明出行”专题教育活动,其中提到严禁学生在“爱心专座”落座——“爱心专座”是给老、弱、病、残、孕等人群设置的专门座位,必须为五类人群预留,即便“爱心专座”无人使用,中小学生也不得坐用。

地方教育部门倡导中小学生“遵守交规文明出行”,希望他们理解和尊重公交车上“爱心专座”的特殊爱心价值和功能,其初衷无可厚非。

但如果因此以行政命令方式“严禁学生坐‘爱心专座’”,又显得非常荒诞。无论从话语逻辑,还是道德教育方面,这都站不住脚。

很多中小学学生也是“儿童”,本就属于“老、弱、病、残、孕”中的“弱”,也整个社会须优先保护、照顾的对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说,“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

在此背景下,涉事教育部门一面强调“爱心专座”的专用性,一面又严禁中小学学生坐“爱心专座”,将原本也属于“爱心座”服务对象的中小学生完全排斥在外,这有些自相矛盾,也有违“优先保护未成年人”的价值理念。

从道德教育角度看,以“耳提面命”方式来推行原本属于道德范畴的“爱心让座”问题,也有待商榷。

众所周知,倡导“让座”本来就要靠道德引导,即便是带有强烈指向、专设意味的“爱心专座”,也不可通过简单外力强制干预。其相应的推广过程更多的应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安徽高校新媒体矩阵

精彩评论

收藏
安徽大学生网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更健康